上次我说此次化债短期不会引发大规模恶性通货膨胀,有些人说我不懂经济,我懒得跟他们解释。此次化债只是还债主体变了,没增加债务总额,怎么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这个逻辑上次我说的很清楚,本文就不再赘述了。我今天要跟大家谈的一个问题是:化债的钱最终由谁来还?

我们先了解一下现在地方政府欠的债是谁的?表内债务是地方政府欠银行的,就是贷款。银行的钱哪来的?储户存款。那么,欠债多了,政府可不可以宣布破产,干脆不还了?原则上是可以的。但是,但可是,政府要真那么干了,你就得削减财政支出,削减基础服务,而这不仅会导致经济发展受阻,破坏社会稳定,还会引发主权信用降级,最后付出的代价将是惨烈的。

而我们的体制又决定,我们不能像国外的地方政府一样,可以宣布破产,同时不会影响主权信用。因为,我们这是个完整的机器,哪个零件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部机器的运作。所以,操作员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维持零件的运作不至于导致系统崩溃

现在用国债替换地方债,目的就是维持地方政府的信用。地方政府现在为什么还不起债?原因就是土地财政已经无法持续了。以前,地方政府是使用土地财政当中的卖地收入来偿还这些债务的,而现在,由于某些人的瞎操作,导致房地产崩盘,房地产商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状态,是还有闲钱买地?地卖不出去,导致地方政府没钱还债的情况出现。

与此同时,由于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大家都不敢买房,加之某些人乱来导致欧美对我们竖起篱笆,未来前景晦暗不明,大家没有信心,于是,不但不敢买房,而且还要把钱拿去银行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些钱当然,也有一部分买了国债,这会减少点因温和通胀导致的货币贬值。此时,最尴尬的就是银行,它吸收的存款太多,又没处贷。这不仅导致存款利率不断下降,且让银行因为息差的压力,可能会出现亏损。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欠一大堆债还不起,每天还在增加利息;而银行存款多到爆炸,但又找不到合适资产来购买,或者是找到合适的项目贷款赚取息差,这就导致银行越来越赚不到钱。所谓的化债,其实就是将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存款对接起来,使得债务有钱还,同时,地方政府又有了新的接待能力,用债务创造货币,促使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起来,让银行的存款有新的出口。

1999年,政府为了化解四大国有行的债务,让银行能够轻装上阵,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国家给这四个资产管理公司注资,资产管理公司接手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这些资产不是一文不值,而是有很多种类:有的资产是因为流动资金不足,导致经营困难,有资金的话还可以继续运营并赚钱的,有的是经营不善,或者技术落后,导致盈利能力差;当然有相当一部分是负资产,但是,其中有些还是可以变现弥补负数的。对于不同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手段,比如注入流动资金、技术升级、管理升级、破产重组,挂牌销售等等,使得一大部分资产盘活,成为了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后来,这些资产不仅造就了很多富翁,而且很多后来还大幅增值,成为了管理公司的资产。

实际上,这次化债的思路也类似上次,只是,未来如何让资产管理公司将债务分辨分门别类,做针对性的处何让资产管理公司将债务分门别类,理,现在我们还要看以后的政策。

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进而使政府收入增加,如果增加部分可以覆盖债务,那发债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如果政府的收入没有增加或者增加部分不足以偿还债务呢?未来就一定会发生大规模债务危机。此时,政府要么违约,这会导致信用破产;要么利用手中的货币发行权,通过发行货币偿还债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债务货币化。你觉得,政府会采取哪种方式?

所以说,我那篇文章说短期不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那只是还债主体发生了变化,但是,长期看,温和通货膨胀一直是政府推动经济的一个常用手段。至于有的人说这是地方政府的烂账,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来还,这完全是不懂经济常识,即便是这些债务烂在了地方政府的财政上,地方政府也是通过税收来偿还这些债务。现在化债,只不过是收税的主体不一样而已。

中国的地方债的产生本来主要是税收体制,资源错配造成的。以前上面把最好的税种和大部分税收都拿走了,而地方政府还要运作,还要发展,这才导致的地方政府债务累累。现在化债,其实只是对原有的制度在买单或者叫修正而已。

那么,国债最后谁来还呢?答案是,谁拿不到钱就是谁在还。我们看一下国债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向地方政府直接发钱,发钱的顺序一定是:地方政府国企,各种有背景人士、各大有背景的企业——体制内人员————民营企业,换句话说:这些钱就是从核心拳力中心逐渐向外展开,有点像是婚礼上的香槟酒杯塔。酒一层层地流下,到最底层,你觉得还有吗?

这么说吧,先用国债美化了地方政府的负债表,然后再用国企的垄断性赚全民的钱,再透过国企进行各种无效投资拉动资金的流动,说白了就是用更大的债务拯救现在地方政府手里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债务。有个词叫什么来着?以时间换空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纳税人和离钱远的人就成了最后的买单者,这是这个过程很漫长,一般人很难有直接的感受。如果你真的有感受了,那就是金圆券时代,从现在的情况看,出现那种极端情况的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