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文章里提到了一个老生常谈:人生的意义,结果有不少人说如今是越活越糊涂,不知道意义在哪里,但要就此去死又舍不得,也不敢,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今天就展开谈谈这个话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好多年前就开始考虑“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了,看了从希腊三哲到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罗素再到国内的古典文学群峰,再到近现代的一些学者的著作,看他们探讨人生意义,也看他们陷于苦思,最终一无所获,时隔多年后明白一个道理:读书本来就是没用的,以为读书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是痴心妄想,那些靠读书赢得人生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多数人即使学有所成,终其一生能平安度过一生、不堕入贫穷,已经是极好的回报。

         黑格尔可以给你思想的高度,但是季羡林更能给你现实的智慧,因为季羡林的著作更能反映中国的现实、中国的环境以及他们无法展望中国未来的那种窘迫和困境,我在他们的文字里看出了懦弱、无奈、不诚实和想要尽可能诚实又不得不隐瞒观点的有意无意的圆滑世故,我在他们的无奈里更加羡慕康德等人著书立说的外部环境,以及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在新思想的涌现上落后西方这么多年。 

        中国有才华的人非常多,但与他们生前的巨大声望和傲人的学术成就相比,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可供思索、借鉴乃至仰视的东西,实在不多。 

        所以我们的精神殿堂几乎是空的,也难怪一位出版界的前辈曾言:近一百年以来,几乎无可看之书。  

           我曾看过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带着厚厚期望买来,看完却颇为失望,总体而言感觉是轻描淡写,虽则文辞通畅,造句精当,但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喜欢看文辞远不如季老的老威的《中国底层访谈录》,以及声望远不如季老的陈徒手的《人有病天知否》。         为文之人,写给他人看的、要发表的那种文章,要么不写,要写就尽可能实在一些,因为文字和药一样,是最特殊的商品。

         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我曾仰慕过很多中国文人,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尤其是不满足于被投喂而是自己找食儿吃,这一吃就吃出了一身冷汗和无穷尽的反胃,乃至把之前几十年吃的东西都呕出来了。 

        曾经佩服郭沫若,后来知道他面对可以为儿子求情的机会都不敢说一句,导致儿子惨死;曾经佩服老舍,后来知道他整起人来一点儿都不手软;曾经佩服鲁迅,后来发现他从不曾骂过蒋介石一句(这一点不是缺点,只能说明先生的智慧);曾经佩服闻一多,后来发现陈寅恪曾说闻一多:此人当以诽谤罪入狱……   

        印象最深的是看聂绀弩和黄苗子,多年的老友对聂绀弩出手,而聂绀弩丝毫不知情,十年牢狱大灾之中聂绀弩早已想到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注解”自己的诗,就像当年沈括“注解”苏轼的诗,聂绀弩出狱后并未计较,直到章作家2009年3月19日在南方周末副刊发了一篇题为《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这事儿才算在公众面前被揭开,黄苗子从始至终没有向外界澄清此事,这事振动了整个文学圈、文艺界,人们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品德产生了信任危机。  

             我对这事儿倒没感到有什么可震惊的,因为我早都被震惊了无数次了,黄苗子这种事,和某些人的某些事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对此我很赞同陈徒手那句话: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包括你我,所以我后来总结:偶像的死亡,是人真正获得成长的第一步。   

      但偶像死亡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从此后我们需要自己趟路,自己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找了这么多年没有结果,所以我现在把这个问题降格为:何为人生?  

       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到“何为人生”,我不知道自己是堕落了还是成熟了?  

       关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看过很多知名大家的著作,就以刚才提到的季羡林为例,在季老的《谈人生》里,说到人生的意义,季老的观点是:如果人生真有价值与意义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我发现无论多么有智慧、有学术成就的智者,在这个终极问题上的回答,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毕淑敏在一次演讲之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一次毕淑敏在某大学演讲,期间有学生递上纸条发问,毕淑敏拿着纸条念:请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问的?

            台下默然,无人回答,毕淑敏说:真要让我回答这个问题,那我的答案就是:人生毫无意义!台下沉默,接着就是如雷掌声,毕淑敏接着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意义。 

        是的,如果我们不赋予自己的人生以意义,那我们活着和死去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活着是浪费粮食。

         但是有很多吃饱了撑的的人,打着为民谋福利的旗号,强行赋予自己的人生以可鄙可耻的意义,也强行逼着他人觉得自己这样的人生是有高尚的意义的:他买不起国产车但是逼着你买,他自己用着iphone但是逼着你买某信仰品牌。

用某大公司辞职员工写给公司领导层的话说就是:我是驴,面对自己被剥削的悲惨一生经常想偷懒是驴之常情,你是人,见到我叽叽歪歪、牢骚满腹用鞭子抽我是人之常情,但你一边拿鞭子抽我一边问我爱不爱你,这是又坏又贱!

          所以我后来不再考虑什么是人生的意义,转而考虑:何为人生?如果我连什么是人生都搞不清楚,又从何而谈人生的意义?如果我一辈子都只是一匹驴,那我只有驴生,哪有人生可言?如果我是驴,那就只剩下了生存本能。

          但人终究是人,即使身体活成了驴,也还是有思想的,哪怕那思想只是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那一闪而过的一瞬间,他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看过一个故事,说是在某特殊年代,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为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导致父亲死亡,母亲入狱,女儿自杀,女儿自杀后那些人把这个体弱多病的女人放了出去,想着她遭遇如此变故,应该也命不久矣,而且他们给她安排了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街坊邻居们都很同情这个女人,但是谁也不敢帮助她,后来邻居们发现这个女人每个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已经摔得坑坑洼洼的小铝锅给自己做一个说是蛋糕其实就是松软一点的粗面馍馍,那“蛋糕”上要么插一朵不知道哪个路边采到的小花,要么是一根绿叶,邻居们放了心,知道她必定能熬过这严冬,后来这位奶奶果然活到了春天,活到了为家人讨回公道的日子,最后安然离世。

              类似这位奶奶的情况多得很——这世上多数人的状态都是:努力活下去,有限的生命之内,努力为自己寻找那些值得为了活一次的记忆。 

        这记忆可以是爱情、亲情和友情,也可以是权力或者金钱,就我这个认知层次而言,我认为人是感情动物,无论你多么理智冷静,终究不是人工智能,除了财富和权力,最能打动你的应该是感情,是爱,但人在拥有权力和金钱的时候基本上都忘了自己是个人,往往自以为自己是神,可以主宰和掌控他人的生死。  

       其实,这种人最可悲的地方在于:在他临死之前他终究会被打回原形——一个死在恐惧之中的懦夫。 

        我是凡人,我愿意和无数个和我一样的凡人共度平凡的一生,因为我觉得,平凡的一生可能是对我最好的保护。 

        想想历史上那些曾经无比光鲜的人,最后也都是草草收场,再看看身边的世界,多少风流人物也是忽然就消失了,想通了这一点,我就时常跟自己说:去他妈的人生的意义,少给我灌迷魂汤,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人越强调我的人生该有意义,我就越担心我的人生会成为他人的意义。

             所以这些年来,我放弃主流,放弃励志,学着跟自己和解,努力为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做点儿事情,其他高尚的东西我都不要,我只是想这样度过平凡的一生,请不要扶我这摊烂泥上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