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口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文、图 | 国胜连  



皮口,是大连北部一座滨临黄海的小镇。认识皮口,是从一列满披煤烟尘土的旧绿皮火车开始的。四十多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学毕业的姐姐响应政府号召,随着父亲单位的知青点奔赴新金县赞子河公社劳动锻炼。记得当年姐姐偶尔探亲回家时,先要从知青点坐车赶到皮口或城子坦,再从那里才能挤上回家的火车。印象中当时那条铁路线上只有普通客车,听姐姐说一路上要走大半天光景,十分辛苦。现在不同了,高铁四通八达,大连到皮口两地之间一天有六七列动车往来,最快4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记得有一年冬天姐姐回家,带着一包油光饱满的油沙豆,姐姐自豪地说,这是知青们自己种的。还有四五捆新鲜的海蛏子,姐姐骄傲地说,皮口的蛏子个大味鲜,大连吃不到。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吃蛏子,也记住了盛产海味的皮口。皮口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这十多年,每次去长海,都要在皮口稍作歇息,再转乘渡船出海。在我多年印象中,皮口是一处通向大海的宁静港湾。


皮口,其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在历史上,皮口一直有一个闻名八方的名字—貔子窝,相传当地曾经多有类似黄鼬的貔子出没,故称为貔子窝。据《大连通史·古代卷》记载,早在距今约七千年前,史前先民们便在此地建造了一座“红土城”,史称红水城。这座红水城“周长二里一百八十步”,一直使用到汉代,曾是辽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近年来在这座古城周边考古发掘中,又陆续发现了殷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刀、石斧和多种陶器,以及战国时代的货币、秦汉以后的货币,如五铢钱、开元通宝、崇宁通宝等古钱。唐代时,神龙元年这里被建成一座军事要塞,时称独木关,后更名为镇海关。今天皮口镇凉水湾遗址,当年就是唐朝水师的驻扎营盘,被考古专家誉为“中国北方最早的军港”。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派遣10万大军收复辽东,同时派出数百艘船只,为大军运送粮草。这支海上船队本应从没沟营(营口)登陆,由于海上连天大雾,船队迷航,误打误闯最终在镇海关平安登陆。其后朝廷重新启用镇海关,并多次扩建。明朝永乐元年,镇海关建港开埠,舟楫往来,市井繁华。雍正元年,此地再次开辟为商埠。据金毓黻《奉天通志》记载:“貔子窝往时为帆船第一码头,沿海一带及山东、朝鲜之商贾咸来互市,颇称繁盛。”当时交易大宗商品为北方的粮豆、皮革、山货和南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时有“北有没沟营(营口、牛庄),南有貔子窝”之说,形象地反映当年这两处港口及其集市的繁盛。乔德秀《南金乡土志》记言:“金、岫交界毕里河之西南六十里有海港曰貔子窝,其上流为小澳,即清水河也。此港右岸环抱如半规,口门东南向。”乾嘉年间,貔子窝成为北方与江南贸易的重要港口,江南海船赴关东,常在貔子窝停泊。清末至解放前,貔子窝曾先后被沙俄和日本侵占,成为租地。貔子窝在频繁变更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形成了大地区和镇市区两个概念。若论貔子窝地区,是以貔子窝镇区为中心,东至碧流河,西至大沙河的广大区域,大致为新金县的前身。而讲貔子窝镇市区,行政区划与后来的皮口镇辖区基本相仿,是貔子窝地区的中心城区和管理机构所在地。1965年8月2日,根据辽宁省人民委员会通知,貔子窝正式改名为皮口。2013年,皮口镇撤销,设立皮口街道。从貔子窝到皮口,数千年来围绕着军事上的征战与攻守,商业上的南北往来与互通有无,小城伴随着历史的潮起潮落,一浪接着一浪,真实地演绎着人间的繁华与寂灭。


戊戌春上,一位多年来潜心经营旧纸币、旧证券、旧徽章等软片杂项的资深卖家在华宫高调摆摊出让藏品,消息既出,藏友蜂拥而来,摊位前人头攒动。其中有不少人怀着捡漏的私心,在摊位前逡巡,摊主也是明白人,一边放烟幕弹,一边灌迷魂汤,一时间真真假假的好戏连番上演。我在一本收藏中外民国旧纸币的册子中发现了一张蓝色雕版水印的纸片,细看竟是一张清代同治年间的钱票。摊主说是几年前收的,保真保老,现在市场上绝不会出现第二张。我明白他的保证其实是在为抬高钱票价格做铺垫,我先以高价,在他的摊位上收进一部品相极佳,1949年版,商务印书馆印行的《辞源(改编本)》,接着再谈这张钱票的事,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钱票,一般指宋以来所有代表钱币的纸币,如交子、会子、交钞等。清初以来民间出现一种代表钱币的纸币,被称为钱票。钱票之名始于此时。当时发行钱票的有钱铺、银号、票号、当铺、官银钱号(或局)、银行、商店等。钱票还可分为三种:代表制钱的称制钱票,代表京钱的京钱票,代表铜元的称铜元票。钱票的名称五花八门,诸如钱票、银票、私票、花票、流通券、私帖、街帖、商帖、银帖、屯帖、代价券、土票、土钞、凭票、抵借券等。这些钱票具有一般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等。通常来讲,民间商号发钞需要朝廷许可,但清朝很多钱庄发行的纸币是未经许可却存在的。这种票钱通常在同家商号的分号或这家商号所在的地域范围周边使用,有其局限性和不规范性。票钱基本上是木板雕印或牛角板雕印。牛角板没有整一块的,一般都用九块或十块拼接而成。纸张基本上是采用宣纸,木板刷印,工艺和防伪措施较为简单。而且钱票受宣纸局限,不太容易保存,一旦破损或字迹模糊,商号就不进行兑换,持票的金主要倍加小心,以免损失钱财。


这是一张同治七年(1868年)貔子窝一家名为“益茂兴”的商号发行的“凭帖取街票钱”的钱票,宣纸尺幅为24X12厘米,蓝彩水印,雕刻古装人物细微精美,细看应为数块牛角板拼合而成。加盖一方朱文印,细辩识出是《滕王阁序》的片断,除开头两句与原文有变,其余只字未改。这种别有用心,恰好起到防伪作用。如果不小心,造假者就要被钱庄的东家有意带到了沟里。钱票上的数方押印都颇有讲究,“五福德记”、“槐香堂”以及盖在“参吊”之上的朱文名章都暗藏玄机。这有待时日,逐一破解。一吊钱,即为一贯,制钱为1000文,“参吊”即为三贯,3000枚“同治通宝”的价值在当时相当可观。“益茂兴”、“槐香堂”、“五德福记”这些都是同治年间貔子窝商街旺铺中鼎鼎有名的字号,然而不到二百年,往昔繁盛早已不再,空留一张商号承兑的钱票,供今人稽古钩沉,还原陈年旧梦。


1948年秋,一代文豪郭沫若由香港乘船赴东北,船停貔子窝港外,海上风光秀美,诗人欣然命笔:“貔子窝前舟暂停,阳光璀璨海波平。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皮口的静美,入诗入画。“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就像我从未去过一样。”十多年前,我的好友,诗人李皓写过一首《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那是诗人对故乡毫无矫情的热爱。李皓的墨盘乡离皮口不远,我想有一天,他还会写一首:我想坐车去皮口。因为诗人心地,永远大爱无疆。

 

【作者简介】国胜连史学硕士,资深报人,古物文化品鉴写手,莲韵堂主人。好古、玩古、品古、传古,凡三十余年不辍,平生热衷此道。收藏以器物史料、文化价值为先,鉴赏以艺术、匠作、典章为重,揭示器物内涵及经济价值。近年来在各报刊、网络平台上开设古物鉴赏专栏,藏否百物,论说古今,发一家之言。庖丁解牛,循章释典,传承文明,愿乐欲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