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看过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

许多朋友也都知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武举”这么个玩意儿。

在古代中国,除了文科的科举考试之外,还有武科的科举考试(简称武举),可是,似乎大家对古代的武举了解得并不多。

好。今天我就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科普一下,古代中国的武举,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古代中国确实有武举考试,其主要作用,是确实是为军队补充优秀军官,不过,古代的武举考试,远不如文科的科举考试受重视,所以在古代,武举是“时考时断”的状态,有时候开考开招,有时候又很多年不考不招。

为什么武举不受重视、时考时断呢?

答案一言以蔽之:武夫不具备稀缺性。

因为武举不是军官的唯一来源。军官很多时候是可以在战场上直接从聪明、勇敢、有军功的士兵中提拔的。

所以,武夫对于朝廷来说,没有那么稀缺,朝廷会看实际需要,需要的时候,开考开招,不需要的时候,就停考停招。


那么,古代武举都考些什么呢?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是不是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武林高手云集——少林、武当、咏春……各路门派大显身手的景象?

武侠小说看多了。

所谓功夫,其实基本上都是骗人的。

我们回到现实。


中国古代武举,主要考试的内容是:骑马、射箭、举重、戳枪、舞刀……等各种实用战斗技能。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骑马和射箭。

骑马射箭是古代武举的重点考核科目

是的,古代打仗杀敌,最关键就是两点:跑得快、射得准。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武科举人(武举)出身的著名历史人物,都有哪些呢?我举几个例子:

郭子仪

戚继光

吴三桂

是的。这三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都是武举出身。

其中,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是武举出身,父子都是武举人。

民族英雄戚继光,武举出身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武状元是一个名叫张三甲的男子,河南濮阳人,他在1898年中的武状元,不过这人命苦,刚中了武状元不久,还没来得及报效朝廷,就在同年病死了。

1901年,朝廷经过庚子之变,深刻感到在热兵器时代,舞刀弄枪的武举人,已经过时了、用处不大了,于是在当年,朝廷发布诏书,宣布废止武举,诏书原文是这样的:

“谓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流弊滋多,而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自应设法变通,力求实际。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著即一律永远停止”


于是从那开始,从唐朝开始举办的武举考试,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