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近代史上有这么几个人,看一眼就猜透了未来命运,秘密全在细节里。

傅斯年1945年访问延安,在杨家岭窑洞前看到一幕,当晚他在日记里写道,此间气象,如蝗灾过境,只余一株独苗,众皆附之。十年后,附者恐皆成祭品!后来的整风运动中印证了他的遇见。

罗曼罗兰1935年访问苏联,受邀到高尔基家做客,发现别墅豪华无比。斯大林的画像无处不在,仆人战战兢兢,他撕下了私下记录的日记,推翻早先的赞美、批判个人崇拜,精准的预见了苏联体制的腐败与崩溃。

张爱玲参加上海文代会,注意到女性着装统一是灰暗的列宁装,得出旗袍论,精准预判了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

徐志摩1925年游历苏联,目睹了民生凋敝,言论管制,得出学海论,预见了苏联的僵化与失败。

1949年胡适离开大陆前,亲历苏联和美国的生活,他公开演讲时,以宁要自由,不要面包作喻,说出面包论,预见了未来的走势!


这些人为什么可以精准预判时局呢?

电影教父中有一段话: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

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花一秒钟就发现端倪的人,他们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他们去过的地方很多,见的也很多,有知识支撑判断。

第二,他们是极其敏感且独立思考的人,不盲从潮流。

第三,逻辑清晰,善于串联现象,推演未来。

第四,观察事物都很细节,能为自己发现很多方面的参考维度。

第五,以亲眼见到的事实和听到的话为主要判断依据。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不固执,发现就行动。


上面这些提到的人物,他们的发现涉及了太多敏感,没办法在这里展开的论述,详细的细节在这套南渡北归中,

第一部叫南渡,讲述的是1937年抗战爆发,为保护中华文化命脉,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学校的师生徒步3200多公里抵达昆明,建立西南联大。

而这座寒酸的大学却培养了群星璀璨的大师,他们用自己的不体面,成全了中国人的体面。

第二本书叫北归,讲述的是战争结束后,他们选择不同,他们的命运也完全不同。

第三本书叫离别,讲述了这群大师的人生归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无数知识分子花果飘零,凄凉离世。

在这里面你会看到具体是什么样的语言环境,所见所闻支撑了这些人的认知判断,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如果你想要了解这段真历史,这套南渡北归一定要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