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下一張
中国九十多岁老人靠捡垃圾为生,还资助一个上不起学的儿童上学。报纸电视相继报道,这叫“正能量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張

中国九十多岁老人靠捡垃圾为生,还资助一个上不起学的儿童上学。报纸电视相继报道,这叫“正能量"。如果你提问:这么大年龄的老人为什么还要以捡垃圾为生?学生为什么上不起学?这就叫"负能量”!

Casually at 2024-04-06 725 0 0 0 0

正视“负能量”才是“正能量”

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九十多岁老人,靠捡垃圾为生还资助一个上不起学的儿童上学,报纸、电视相继报道,这叫“正能量”。如果你提问:这么大年龄的老人为什么还要以捡垃圾为生?学生为什么上不起学?这就叫“负能量”!

面对它,心里颇不宁静。这段话里有两个词非常扎眼,一个是正能量,另一个是负能量。正负是相反的。我们时下宣传的是正能量,而不是负能量。这段话的前部分是不是正能量呢?个人觉得是没有疑问的。为何?年底央视有一道精神大餐,连续十多年,它的名字叫感动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这样的人物报道。看到这样的报道,内心五味杂陈。感动是有的,感动于那种自我人生悲苦却心系他人的忘我精神。这种忘我精神就是将自己的所有毫不保留的给予需要的人。它总是催动人的泪腺。而有的人捐助却没有这样的效果。

明白了说,假如一个富豪向上不起学的孩子捐助一笔数额可观的钱,我的内心是没有什么惊动的,而一个生活艰难的人向上不起学的孩子捐助了数额小很多的钱,但是这钱几乎是他的所有。我的内心受到的触动是很强烈的,虽然他们的捐助在爱的天平上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内心的震撼上不可同日而语。道理很简单,富豪只是从自己的所有里给予有限,拿出这一点,他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而生活困苦的那个却给予了全部,他底下的生活可能就会陷于无着。那是把一颗赤诚的心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了。一颗赤诚的心总是撼人心魄的。感动之余,还有心酸,可怜。越是让人心酸的,觉得可怜的那一个越能催人感动。为一种利人的人类大爱。

感动、心酸、可怜让人反躬自省,比照出自己的小来,为了靠近这颗圣洁的灵魂,也愿意让这样的爱传递下去,温暖他人。每个人给予小爱,将之链接起来,生活就不会是荒原的模样,它自然充满了温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段话的前部分宣扬了真情、善良,正能量不就是这样的吗?

这之外,总有不止于社会现象的人,他们喜欢再问一个为什么。于是在这段话里,你遇到了追问者,他追问的是:这么大年龄的老人为什么还要以捡垃圾为生?学生为什么上不起学?

如此追问对那些宣扬正能量的人是一个激灵,人们在老人的义举之下想着如何化感动为行动,假入到奉献者的队伍之中,结果,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惑。这样的疑惑被人被污为负能量。我内心一沉,他的疑惑错了吗?

九十岁的老人是不是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有人或许说,他是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好,这样的话,天伦之乐是不可能有了。那么没有儿女奉养的老人谁来奉养?大概你会说,应该有人吧。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他自己捡破烂为生。说明他是自己在养活自己,说明他没有其它经济来源,说明他不是有工作退休的老人,退休的老人有退休金的。想到《礼记》里描述的社会风貌:老有所养。谁养?当然不是他自己养,这个老人无所养。

学生上不起学,说明什么?没钱。上学需要钱,从幼儿园到大学没有不需要的阶段。虽然有的阶段学杂费有所减免,但是学杂费减免之外呢?如果没有钱上学,也没有人资助,那么孩子就成为失学儿童,没有受到一定教育的孩子和受过教育的孩子差别太过突出。《礼记》里提到“幼有所长”。指的是无忧无虑,健康成长,没有学上,衣食缺少保障,哪里能够健康成长?

养老、教育、医疗是民之福利,谁应该提供这些福利,答案应该不言而喻了吧。提供者没有提供,却认为追问者在散播负能量,这实在是对自己责任的淡化和规避。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形象,不体现在那些所谓的弱势群体对待弱势群体相辅助的“正能量”事件上,而是体现在这个国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上,体现在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上,体现在国民的幸福指数上。

现在回到那段话的前部分,觉得宣扬此类事件,从道德上可行,但是从责任担当上有点模糊主次。把两个应该被高度关注并应纳入到自己责任范畴的弱势群体放到媒体上宣扬,感动观者,这让人有说不出的疼痛,甚至感到了某种羞愧。

正视人们的疑惑,检视自己应该担负的职责,不要简单把它定义为负能量,如果非得说是负能量的话,那么直面它,才是切实的正能量。

發表評論:
您的名字
您的郵箱
您的站點
驗證:   頭髮的英文單詞
返回頂部  返回首頁  
相關內容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