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而生,为中国而死
为中国而生,为中国而死
原创 2017-08-01 苹果树姊妹 走进基督教
为中国而生,为中国而死
假如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
假如我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不,不是中国,乃是基督。
这样的救主,我们为祂所作的,会嫌太多吗?
---戴德生
情人节分割线
一 为中国而生
戴德生尚在母腹中,他的父母已将他奉献给主,
父母祷告说:“亲爱的主,如果袮赐给我们一个儿子,
愿他将来为袮到中国工作。”
1832年5月21日,
戴德生在父母的期盼中降生,
父亲天天抱着他,跪在地上向神祷告。
小德生稍长,父母便教他每日读经祷告,
渐渐地,他学会了每日早餐前与黄昏后,
进入自己房间单独亲近神。
德生自幼喜欢听父亲和朋友们谈论海外布道的事情,
父亲常常感叹:
“许多古老大国如波斯、希腊和罗马,
已然历尽兴衰不再复存,
但中华帝国却仍然屹立不倒。
这个世界已迈进十九世纪,
却仍然没有几个传教士的足迹印在中国的土地上。
四万万民众的灵魂在等待拯救。。。”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小德生的心里,
他立志长大后要去中国宣教。
母亲节
二 与主立下盟约
戴德生十七岁那年,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他俯卧在地上祷告,
他伸开四肢,静静地俯伏在上帝面前,
心中有一股不可言喻的敬畏和喜乐。
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
觉得自己好像与主立下盟约,
纵然想毁约,也不能够……
自此,他为主去中国宣教的信念更加坚定,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为中国而活。
在1849-1853年间,
他为自己将去中国做好准备,
除了学中文以外,还学医学,
不断锻炼身体,以求可以适应中国的艰苦环境。
此外,他每日迫使自己过简朴的生活,
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享受,单单以信靠主为乐。
母亲节
三 神的爱超乎我们所想所知
1853年9月,21岁的戴德生接受“中国传道会”的差派,
9月19日,他登上“敦费士号”轮船前往中国上海。
母亲与一位叫戴安生的传教士以及一位老牧师给他送行,
他们在船尾唱着约翰.牛顿的圣诗:
“耶稣圣名,何等甜美,属主圣徒爱听;
医治病伤,安慰悲苦,消除心中忧惊。。。 ”
船将开时,戴德生单独伫立在甲板上,
船开向水闸,母亲跟着向前走。
猝然间,一道撕心裂肺的哭声从母亲心中决堤而出,
像刀一样穿过戴德生的心脏。
这一刻他才完全明白,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的意义。
母亲站在码头上身子不停地颤抖,
戴德生跳下甲板紧紧地抱着她:
“亲爱的母亲,不要再哭了,我们还会见面的。
想想我之所以离开您去做的荣耀事情,
不为名,也不为利,乃为了使中国人认识神!”
船已经慢慢驶离码头,戴德生从码头跳上甲板冲进舱房里,
打开他那本小圣经,在前面的空白页上很快的写上:
"神的爱超乎我们所想所知。"
然后赶快回到甲板上,把圣经扔给母亲。
经过156天的飘荡,次年3月1日的春天,戴德生才安抵上海。
四 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么
戴德生抵达中国后,一边宣教一边行医。
有一天,与他同行的中国人彼得掉在运河里,
戴德生跳入水中,却找不到他。
他看到一艘有拖网和鱼钩的捕鱼艇,
他大声喊叫,“有人要淹死了,快来在这个地方打捞一下!”
渔夫不慌不忙,问他给多少钱?
戴德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救人要钱这种事他破天荒地第一次听说,
他答应给五块,渔夫要二十块。
戴德摸了摸口袋央求道,
“我只有十四块。快帮帮我。"
最后,渔夫慢慢地摇橹过来,
可是,彼得被捞上来时已经没气了。
戴德生悲哀之极,然而从这件事却得到很大的启示,
因为在它背后,隐藏着一件更令人悲哀的事实。
那些渔夫有拯救他人的工具,可是他们不用!
先知那但说:你就是那人!
不愿去拯救人的身体是恶毒,
那么,不顾灵魂的灭亡,罪岂不更大?
凡像该隐说:“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么?”
他将受到极重的刑罚。
耶稣基督命令你,命令我,
到地极去,把福音传给万民听。
母亲节
五 世上最好的礼物
酷暑天,戴德生因照顾天花病患者受了感染开始发烧。
凌晨三点他不能入睡,起来读圣经,
迷糊间,好像看见心上人玛莉亚无悄悄来到床前。
她用柔软的手轻轻握着他的手,
他觉得头痛正在消减,热也退去,好像沉到枕头下。
隐隐约约听见玛利亚对他说,
“不要害怕,我是你的玛莉亚。
保持平静,好好安睡吧。”
就这样,他便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烧全退了。
1858年1月20日,
刚满二十一岁的玛莉亚极其美丽动人,
她身穿丝裙头披婚纱。
戴德生身穿中式长袍,背上留着长长的辫子。
他给母亲写信:“我们真快乐……神答允了我们的祈求,
排除一切障碍和反对,坚固我们对祂的信心……
玛利亚是主赐给我的珍宝,是世上最好的礼物。”
母亲节
六 假如我有千条性命
1859年新年,戴德生在病榻上度过。
他给父亲写信:“此地人民不断沉沦,
神却不断祝福我们的工作,
只是我们已筋疲力尽,需要人来帮忙。。。
父亲啊!您既然已奉献了您的儿子,
请您再奉献您的影响力!”
同一天,他写信给新婚的妹妹和妹夫,
“假如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
假如我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不,不是中国,乃是基督。
这样的救主,我们为祂所作的,会嫌太多吗?”
1860年3月,戴德生病重,不知能否活过夏季,
7月19日,戴德生夫妇带着未满周岁的女儿,
搭乘“禧年号”轮船从上海启程回英国治病。
虽然身在英国,沉沦中的中国仍然让他忧心如焚,
日间难以安宁,夜里不得安息。
七 属灵的需求与呼求
戴德生在英国养病期间,
1865年完成了一部小册子《中国——属灵的需求与呼求》,
书中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
“如果中国人排队经过你面前,
以每日走三十里的速度计算,他们不断地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也需走上十七年又三个月,这条人龙才走得完!”
这部小册子使很多读者难过不已,销路极佳,
到1887年已经印刷了七版。
戴德生在研究和思考中得着更深一层异象,
他意识到,要到中国内地传教,
必需要有一个特别的组织。
它将是一个海外布道团,由不同宗派背景,
对宣教、植堂和教会培训很有负担的男女信徒组成。
他们需要藉着祈祷,单单信靠神的引导和供给,
进入中国内地,向十一个省未得之民传道。
这个组织至少需要二十二名传教士。
母亲节
八 十镑加神所有的应许
1865年6月24日,
好友皮尔士邀请戴德生到布莱顿过周末。
他看着一千多基督徒在那里喜乐地聚会,
想着中国千万人因不知道福音而丧失,
他在沙滩上漫步,灵里极其痛苦。
他把握时机,立刻和皮尔士到伦敦郡立银行,
以“中国内地会”的名义开了一个户头,
存入十镑,虽然数目不多。
戴德生说,它是“十镑加神所有的应许”。
1866年,戴德生带着妻儿以及二十多名传教士,
搭乘“兰茂号”抵达中国,
他们没有希望可以进入内陆传福音。
只凭着信心和祷告,以杭州和宁波作为基地,
慢慢把工作向南推展,直至沿海浙江。
经验渐丰,他们把福音伸展到江苏、安徽和广西,
这样工作大约花了十年时间,
当中饱经病苦、死亡,以及群众激烈的反对。
每到一地,想要住下来宣讲福音的时候,往往被赶走。
直到1876年,中国内陆的大门才一一开启。
在短短两年内,拓荒者深入西南面的缅甸边界,
西北面则远及蒙古和中亚西亚,甚至西藏一带。
九 园主摘取玫瑰
1867年8月,戴德生疼爱的女儿得了脑膜炎神智不清,
他心碎至极整天流泪。
他对八岁的女儿说:
“我想耶稣会来接你到祂那里去,
你把自己交托给祂,不会害怕吧?”
女儿极其安静,微声回答,
“不会的,爸爸!”
第二天,戴德生给布迦先生写信:
“亲爱的弟兄,我不知道如何下笔,
也不知如何控制自己。
此刻我坐在长椅旁边,
而椅子上躺着我亲爱的小恩惠,
她正在死亡的边缘......
亲爱的弟兄,我的心灵和肉体都软弱不堪,
但神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永远的山寨。
到中国宣教不是枉然,也不是不智的行为。
纵然知道这里的环境、人事和气候,
我还是把我挚爱的妻子、亲爱的儿女和我自己,
奉献在祭坛上,为神工作。
小恩惠停止呼吸了,长长的头发散落在肩上,
一张美丽的小脸庞如此甜蜜安详。
戴德生说:“她不能再回来了。但我又不是真的失去她……
只是园主来,把玫瑰摘取了。”
母亲节
十 不见爱妻身影
1870年2月,戴德生的儿子森姆感染了肠结核,
不到六岁就去世了。
玛莉亚也感染了同样的病。
7月,她最后一个孩子诺尔出生,
只活了十三天便夭折了。
此时,戴德生的三个孩子相继去世,
玛莉亚也即将离去。
曙光初露,玛莉亚到了弥留之际,
她一只手抱着戴德生的颈,
另一只手摸着他的头,示意他仰望天家。
他看到她脸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爱和信靠,
她的唇在动,但发不出声音来。
她在神的慈爱中安然离去,没有痛苦,
戴德生跪在床前祷告:
“亲爱的主,谢谢袮将玛莉亚赐给我,
谢谢袮给了我们十二年半在一起的时光,
谢谢袮把她接到袮的身边。
我在此重新将自己献上,为袮工作。阿门。”
几个月前,戴德生的房子是多么热闹,
但现在何其孤寂——
空荡的屋子里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久不见爱妻身影,不闻孩子们的嬉笑声,
恐怖的空虚感日夜向他侵袭,
他想起主耶稣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
他立即向主耶稣呼求,感觉主就在他身边,给他力量。。。”
母亲节
十一 一粒麦子落在地上死了
1853年戴德生带着基督的爱来到中国,
凭着信心,将福音从沿海推进中国内地,
使基督的光亮照遍中国大地。
与亚伯拉罕一样,他被称作“信心之父”。
1905年6月3日,他带着对中国人的爱,归返天家。
戴德生与爱妻玛莉亚和四个孩子一起葬在镇江的墓地。
他的墓碑上刻着”在基督里的人。”
然而,这个爱的故事并未因他的死而完结,
戴德生创办的中国内地会,
在经济上,坚持不求助基金,不向人募捐。
他说:“出来遵行神的命令,做神的工作,仰赖神的供应。
你要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加给你们了。”
戴德生的信心是大的,神给内地会的祝福更大。
一粒麦子落在地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他的一生证实了他的名言,
“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
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图:王南正在英国与戴德生一家及友人之合影
母亲节
附:从1865年内地会建立扎根时期(1865-1875)36名宣教士,56个福音站,28座教堂开始,经过拓荒启(1875-1885),国际化时期(1885-1895)至世纪交替时期(1895-1905)宣教士发展到825名,福音站721个,会堂703处,教堂418座,学校150所,中国同工1,152个,受洗人数18,625人。
戴德生在中国多年,深深感受到鸦片对中国人造成的危害。1888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宣教大会”上,戴德生提出抵制鸦片贸易的动议,并获得一致通过:“本大会在此,义正严词表达我们的看法,我们谨呼吁政府竭尽所能,全面压制邪恶的鸦片贸易,否则不足以为那已造成、并且还继续造成,对中国人民身体、道德与社会,无可计数的伤害,担负起责任”。戴德生的妹夫海班明,多年不遗余力从事反鸦片活动。他在内地会任职期间,担任“反鸦片协会”干事一职,编辑《全国正义》杂志,并著有《吸食鸦片的真相》与《英国的罪恶与愚蠢》 等书。在教会、宣教士和其他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促使英国政府终于在1917年全面禁止对中国输出鸦片。
此文参考《戴德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