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历史人物故事会:胡适,吴晗,胡思社

北京解放的前夜,胡适的爱徒吴晗劝说胡适留在北大,而胡适只用了三句话拒绝了吴晗的劝说。

1948年冬,北大校园内,在坐着迎接北大50年校庆的准备,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接到密令,要求胡适乘坐第一批南下的飞机离去,胡适却以筹备校庆为由不肯动身离开。

但吴晗奉命前来劝说胡适留下时,胡适却说:

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

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

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吴晗见这位老师顽固不化,便不再继续言说挽留,而是采用其他方法展开心理攻势。

隔天,有人跑到胡适办公室,跟胡适说,昨天夜里播放了一段广播,广播喊话胡适,劝他不要逃跑,让他继续当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

胡适听后,既不激动也不愉快,而是异常平静,只是用他标志性的微笑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吗?


几天后,在老蒋多次催促下,胡适决定南飞南京。

临行前,胡适首先想到的是史学大师陈元,劝其一并南飞,但被陈元拒绝了。

不仅如此,胡适的幼子胡思杜也拒绝随父母离开。


胡适离开大陆前,最牵挂的除了未来得及收拾的书宝外,就是留在北京的陈元和胡思社。

不曾想,后来正是这两位最牵挂的人给了胡适狠狠一刀。

胡适离开北京,陈元当即发表名为给胡适是一封公开信,信中无情的与胡适公开决裂。

远在漂亮国的胡适在看到这封信后,不相信是陈元清笔写的,叹了口气说道,可怜我的老朋友陈元先生,现在已没有不说话的自由了。

就在陈元向胡适公开决裂的一年后,正在政治研究学院上学的胡思社发表了胡适的批判,文中除了抨击胡适走向了错误道路,还公开宣布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

胡适听说后,只是在日记中写了这么一句小儿,此文是奉命发表的。


当年胡适对吴晗说的那三句话,现在来看更像是对陈元和胡思杜所说。

-------------------

上个世纪50年代,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发文批判父亲是人民的敌人,从而掀起了声讨胡适的高潮。

胡适在大洋彼岸看了简报以后,并没有表现出激动,只是叹息的说了一句,我以为他只是没有说话的自由,没有想到连不说话的权利也没有了。

胡适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胡祖旺,祖旺取义光宗耀祖。他自幼啊聪慧好学,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毕业后呢就一直在美国发展,直到86岁安然辞世。

小儿子名叫胡思杜,译为思念恩师杜威。他的一生啊跟哥哥是大相径庭,自幼时就不爱读书,出国留学,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1948年,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不少知识分子携家人南下,但是胡思杜却拒绝和父亲一同离开。

1950年,大陆对胡适思想的批判风潮涌起,胡思杜坚定态度,和父亲划清界限,批判父亲是人民的敌人,宣布跟胡适脱离了父子关系。

胡适看到这篇简报之后啊,说了一句,小儿此文是奉命发表的,他连不说话的权利也没有啊。

但是胡思杜仍然在劫难逃,在一系列的折磨和恐惧后于1957年悬梁自尽,年仅36岁。

那个年代通讯不如现在发达,胡适是直到临终前都不曾得知自己已经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而他在病危住院期间仍然10分挂念胡思杜的生活,所以为什么胡适一生追求自由,是因为他甚至不自由的代价吧。


评论:

胡适到死都不知道小儿子在大陆自杀了,当年叫儿子跟着一起走被拒~~可见一个人脑壳子的大粪难清除

更有甚者五十年代大V们涌跃回国,被迫害死~~可见一个人脑壳子的大粪难清除

我对报应的新解~认知差的回报

家长们几十万鸡娃,毕业月入几千~何尝不是报应


海外知识分子报效祖国都在同一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