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西人民医院和广西医学科学院共同发布了一则《预防艾滋病,远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在给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希望大学生们能够自爱,并且告诉他们留学生尤其是黑人留学生是高危群体。
这个广告一经发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有着圣母心的人纷纷表示这是一种“歧视”,纷纷要求道歉。
对于这样的消息,笔者感觉很是无语,万没想到某些人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竟然置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顾。
首先,这则公益广告所说的留学生尤其是黑人留学生是艾滋病的高危群体,究竟对不对呢?
这当然是对的。
近年来,在意识形态的争斗中,西方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政治正确”和“种族平等”成为不容置疑的铁律。
再加上,西方人信奉所谓的“自由”,在男女交往上越来越随意。
而西方的一些圣母为了体现所谓的“博爱”和“宽容”,竟然主动和异族人交往,结果造成艾滋病的大流行。
近年来,西方的艾滋病越来越严重,普通人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也是越来越大。
而在我们国家,也在2010年取消了艾滋病入境的限制,许多艾滋病人以及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如果和留学生交往的话,极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这并非危言耸听。
而在所有留学生之中,来自非洲的黑人留学生更是高危人群。
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医疗条件,非洲都要远远落后于欧洲,再加上非洲人文化教育水平的落后,当地人对艾滋病认识不清,不明白其中利害。
甚至于,非洲某些国家的政府首脑对艾滋病也是认识模糊,比如说南非前总统姆贝基竟然说艾滋病没什么,只要洗热水澡,注意个人卫生,很快就可以治愈。
还有许多非洲人认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艾滋病,是欧美人胡诌出来的。
这些情况进一步造成了艾滋病以及其他一系列疾病的大流行。
由此可知,广西人民医院的这则公益广告所讲的是基本事实。
既然是事实,那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歧视”。
其次,确实有人被黑人留学生感染了艾滋病。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年都发生着。
几年前,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女孩写了本《艾滋女生日记》,该书作者朱力亚(化名)讲述了她和来自非洲小国巴哈马的留学生马浪的感情纠葛。
马浪最终因为艾滋病死在了自己的祖国,而她也感染上了艾滋病。
在这本书中,朱力亚用亲身经历告诫世人,在和外国留学生交往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有侥幸心理。
除此之外,我国的一位硕士研究生陈怡(化名)和布力(化名)的故事,也是广为人知。
陈怡被布力骗到了非洲,隐瞒了自己已经有两位妻子的事实(非洲许多国家可以娶多位妻子),陈怡每天被他们殴打,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其父亲来到非洲,也未能将女儿救走。
经过几番波折,虽然陈怡回到了国内,但已经感染上了艾滋。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比例呈直线上升之势。
据疾病预防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在202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我国的报告死亡数居第一的传染病并非新冠肺炎,而是艾滋病。
根据了解在2021年艾滋病的死亡人数达到19623人,排名2~5的分别是新冠病毒肺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
这个数据真是触目惊心,既然如此,我们又岂能不防呢?
再次,某些人对外籍人士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
近年来,崇洋媚外的风气盛行,许多人对于外教和外国留学生很有好感,许多女孩非常想要和外国人恋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有品味。
比如说就有女孩子在地铁上追着“黑人帅哥”要微信,主动发消息,这样热烈的举动实在是让人不适。

(见到外国人就是“国际友人”,哪来那么多的“友人”)


还有一些人在刻意营造一种外国人(尤其是黑人留学生)很是欢迎的印象,比如说某大学搞的这个活动,让黑人留学生和我国的女生身着汉服“配对”。


还有一些综艺活动,也很喜欢请这些人上台表演,似乎让外国人来演我们的神话和历史人物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似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这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许多大学生,让他们卸下对外国留学生的防备之心。
这当然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情。
由此可见,广西人民医院的这则公益广告是十分及时而且合理的,所说的也完全是事实,并不存在什么歧视和偏见。
希望我们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予以警惕,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心而将自己一生的幸福给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