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的塔基亚骗术

作者:
Warner MacKenzie
翻译:冬云

从字面上讲,塔基亚“Taqiyya”这个词的意思是“隐藏、预防、自保”。它被用来隐瞒一个人的信仰、意图、信念、观点、感觉、意见或策略。在实践中,它体现为掩饰、撒谎、欺骗、让人陷入厌倦和困惑。目的是要转移视线,先发制人地挫败对手。眼下,它被用于抵挡和缓解对于极端宗教和穆族的任何批评。


以智取胜[p=21, null, left]极端宗教宣传家们普遍把塔基亚当成一种“以智取胜”的手段。手段高超的塔基亚谋士并不希望就当下面临的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于是就会利用塔基亚策略来智取对手,或先发制人地从背后捅刀子。目的是要通过表里不一和使人困惑的方式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p]
[p=21, null, left]比如,他们常说:把阿拉伯语翻译成英文会有许多难点,以至于很难甚至不可能把原文的真实意思传达出来。这纯粹是一种借口。澳洲极端宗教友好协会会长特拉德(Keysar Trad)反复宣称,澳州宗教领袖希拉里教长(Sheikh Hilali)发表的那些令人生厌、煽风点火和歧视妇女的言论都是被人“错译”、“错误引用”或“断章取义”的。这一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削弱或缓和公众的责难。但以往对自由笔译者的使用情况证明他的这一论断是虚假的。实际上,是教长本人按照极端宗教义来阐述他认为正确的观点,而他的“口译员”则负责对这些声明重新处理,使其能被不明底细的听众欣然接受。[/p][p=21, null, left]译者注:作者这里是要表明,自由笔译者准确传达出了教长用阿拉伯语表达的意思,倒是他“御用的”传译在有意曲解他的原话,使听众能够接受。[/p][p=21, null, left]请看特拉德先生于2006年2月24日发布的声明。[/p]
[p=21, null, left]澳洲极端宗教友好协会会长特拉德(Keysar Trad)对路透社说,澳大利亚的穆族赞同财政部长科斯特洛(Peter ostello)有关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的讲话。“但不停地提到穆族社区是非常无益的,会导致不和,并且引发极端宗教恐惧症,”特拉德说。“我们很自豪能成为澳大利亚人。我们的宗教强调,如果你发了誓,无论是为了入籍或任何其他事,你必须尊重你的誓言,恪守不渝。”[/p][p=21, null, left]然而,先知创教人对此似乎另有想法。[/p]
[p=21, null, left][极端思想训 7,67,427]:“指神发誓!如果神意欲,我每发誓之后,看到比其更好的事时,我解除誓言,[交纳罚赎],去做更好的事。”[/p][p=21, null, left]译者注:中文版为“宰牲与狩猎章”5518节。[/p]
扮演受害者
[p=21, null, left]当受审或接受刑事调查时,即使有大量无可推诿的犯罪或串通证据,塔基亚谋士也会快速地通过宣称自己才是极端宗教恐惧症、种族主义、宗教歧视和不宽容等邪恶势力的“受害者”,来抵销对他的指控。目前,这种转移视线、以攻为守的做法是最为常见的智取之道。[/p]
故意含糊其辞和咬文嚼字
[p=21, null, left]澳大利亚宗教领袖希拉里教长和已故的阿拉法特都留有记录,他们一方面用含糊的措辞在西方媒体上“谴责”911恐怖袭击,另一方面又向说阿拉伯语的听众们称赞自杀式的“殉教行动”。[/p]
[p=21, null, left]极端宗教代言人极少会毫不含糊地谴责具体的恐怖主义行动,并且会巧妙地回避那些有直接针对性的问题。[/p]
[p=21, null, left]注意:由于穆族把极端宗教的袭击视为“圣战”,而不是恐怖主义行动,因此他们的发言人会很真诚地否认自己支持恐怖主义。[/p][p=21, null, left]建议采访者最好问些更为精确的问题,比如:“你是否相信应对非穆族发动圣战?”[/p]
[p=21, null, left]但是,一个要求简单回答“是”或“否”的直接问题很少会是现成的,而且通常会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反驳,或诸如“你支持杀戮伊拉克儿童吗?”之类的反诘引离主题,一下子就把你给将死了。[/p]
分散注意力和倒打一耙
[p=21, null, left]在讨论与911恐怖事件有关的问题时,塔基亚谋士或者诉诸于露骨的阴谋论(“这是中央情报局干的,以便让美国有借口攻击穆族;”“摩萨德才是凶手,9月11日那天犹太人都没去世贸大楼上班。”……),或者把其他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勒斯坦人的困境、伊拉克人、殖民主义、十字军,或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等 )描述为恐怖主义的根源,以此来转移视线。[/p][p=21, null, left]当然,接下来还会有十分流行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说乔治·布什是比本拉登更大的恐怖分子。[/p][p=21, null, left]塔基亚谋士常会用“但是”、“又怎样?”一类的措辞作为开场,然后诉诸于“你也一样”的策略,将同样的罪名回敬给质询者,使其无法继续关注要质询的问题。[/p]
索要“证据”
[p=21, null, left]每当穆族与恐怖行动有牵连,而证据又由于安全或法律原因暂时无法披露时,即使他们心知肚明,也会反复地要求:“证据在哪儿?!”“证明给我看看!”但是,当“证据”即将被公开展示时,他们就又转向老一套的策略,宣称审判“对被告有偏见,因此无效。”[/p]
策略性否认
[p=21, null, left]在讨论中,极端宗教代言人不会承认某项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相反,他们会以斩钉截铁的口吻断然否定。比如,他们会说:“穆族不可能是恐怖分子。”但这种咬文嚼字的论点纯粹是在玩弄概念。因为激进的极端宗教徒不会把他们的暴力袭击视为恐怖主义,而是将其视为吉哈德(即神所命令的圣战)。另一个流行的宣称是“极端宗教禁止自杀”。这句话没说错,但同样是个不着边际的定义问题。因为自杀式攻击被认为是“殉教”,因此不仅不被禁止,还会受到膜拜和称颂。穆族代言人也喜欢极度的夸大其词。他们在反驳时常常会使用百分数。比如,“我150%地肯定,犹太人策划了911事件。”“我保证,被告200%地无辜。”[/p]
利用认知失调
[p=21, null, left]极端宗教代言人在谈及极端宗教时,常常会说些故弄玄虚、模棱两可的套话废话,使采访者和听众陷入困惑之中。当采访者和读者试图在理智上将极端宗教是和平宗教的宣称,与极端宗教徒参与恐怖或犯罪行动的确凿证据调和起来时,就被诱入一种认知失调(即持有两种互相矛盾的信念并试图化解这一矛盾)的状态。[/p]
极端宗教的辩护脚本
[p=21, null, left]一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教胞,身在欧洲的极端宗教代言人也都重复着相同的陈词滥调。当他们反复宣称“极端宗教是宽容和爱好和平的宗教”时,他们仿佛是在共同执行一个构思好的脚本。在某些情况下,当代言人们发现自己被一些无可抵赖的证据逼到墙角,那些凶残的激进分子的确犯有所控罪行时,他们就会用些老掉牙的话来搪塞,宣称这些罪犯只是“少数”,不是“真正的穆族”。极端宗教代言人还宣称,让妇女穿着头巾、面纱和罩袍“是对她们的解放,是赋予她们权利”。并且基于不为外人知晓的原因,这些象征着妇女顺服和极端宗教排外倾向的符号实际上为她们提供了比西方妇女更大的自由。当代言人暗示穆族国家的女人比西方妇女更加“自由”的时候,他们就是在运用塔基亚。这种策略旨在阻止人们对极端宗教社会中女性的法定劣等地位做进一步的探究。不能沉着应对或被迫承认妇女的真实地位,对极端宗教代言人来说都是很没面子的。他们摆脱羞耻的唯一选择就是诉诸于矢口否认和虚张声势的塔基亚。[/p]
[p=21, null, left]一个普遍且经常被人重复的谎言就是:“极端宗教”意味着“和平”。但事实并非如此。极端宗教应被翻译为(对神的)“顺从”。[/p][p=21, null, left]西方政客和其他护教傀儡往往不加批判地重复着极端宗教的谎言。宣称“一小撮原教旨主义分子劫持了一个伟大高贵的宗教”。911袭击事件后不久,美国的极端宗教“代言人”就把这种应景、巧妙、误导和转移视线的“劫持”论引入公共、政治和媒体讨论之中。自那以后,它就成为一种被人再三重复的令人作呕的“公认事实”。[/p]
[p=21, null, left]“极端宗教遭劫持”的神话现在已是一种老生常谈和政治指引,它的作用就在于使人不再注意1400年来的事实证据对于极端宗教圣战所具有的教义、政治和宗教性质所做的揭露。[/p]
[p=21, null, left]与这种“劫持论”相关的论调是:“只有一小撮穆族参与了恐怖主义”。这一论调完全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因为恐怖主义总是“少数人”的事业。更确切地说,它总是由小团体或基层组织实施的。连续不断的调查都显示,有10-15%的穆族认同这些激进的极端宗教组织所追求的目标和动用的手段。这就意味着,在全世界12亿穆族当中,大约有1亿2千万至1亿8千万穆族做好了资助和支援圣战者的准备,并且通常都会给予他们道义和财政支持。“一小撮”?你自己看着办吧![/p]
[p=21, null, left]因此,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根本不存在“劫持”极端宗教的问题。极端宗教极端主义者能够、并且的确在古兰经和圣训中为他们的暴力意识形态找到充足的启示、证明和鼓励。[/p]
[p=21, null, left]翻译(完):译者冬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