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这段话被许多人当成了至理名言,因为所谓的“名人效应”,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真的认为不生孩子是一种所谓的“善良”。
然而,细究起来,张爱玲的这段话从逻辑上讲根本就不成立,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恶毒。
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张爱玲没有做过母亲,对国家民族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所以才会说出这样大言不惭的言论来,自以为有理,其实荒谬绝伦。

张爱玲初次在文坛上崭露拳脚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此时的上海被日本人所控制。
张爱玲不思报国,却在上海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还和汪伪政权宣传部长胡兰成相恋并结婚。
提起这个胡兰成,相信许多人都并不陌生,他文采斐然,在文坛上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否则汪伪政权也不会任命其为宣传部长了。
他于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洗白。
如果张爱玲真是有着什么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和胡兰成这个大汉奸结婚呢?
(胡兰成和张爱玲合影。如果张爱玲真有家国情怀,又怎么可能会和胡兰成这样的大汉奸结婚呢?)
而抗战时期,我们的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前线的将士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依张爱玲所说,如果继承了父辈们“劳碌、恐慌、贫困”,那么这些人就不应该出世,就不配拥有生存权、生命权和生育权。
那么,在抗战时期,恐怕也就只有那些个贪官污吏以及投靠日本人的汉奸有资格生存于世了,广大的劳动人民以及前线的抗战将士,根本就没有资格生存于世了!
试想想,难道不正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吗?
为了支持全民抗战,广大的劳动人民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不仅自己的生存已然是难以维系,还要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
而前线的将士们,每天都生活在战火之中,他们的伙食十分的粗劣,许多人甚至穿着单衣单裤,穿着草鞋,拿着极其简陋的武器,在和日寇做殊死搏斗。
美国的一位记者曾经采访过一名身着草鞋的士兵,问他这样的穿着,到了冬天又要怎么办呢?
(抗战士兵们穿着草鞋和日寇作殊死搏斗)
这名士兵淡然一笑,他说他根本就没打算活到冬天。
为了抵御日寇,无数华夏好儿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他们的日子难道不是“劳碌、恐慌和贫困”更为糟糕吗?
既然连“劳碌、恐慌和贫困”的人都已经没有了生存权、生命权和生育权,又遑论他们呢?
而那些贪官污吏们和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们,却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就像张爱玲所写的小说《色戒》里所说的那样,他们不仅能够吃饱穿暖、能够给全家优渥的生活,还能够在外面搞小三,给小三买奢侈品。
也许在张爱玲看来,这样的人才配生存于世!
正是因为这些个贪官污吏和汉奸狗贼的破坏作用,增加了华夏儿女抵御日寇的难度,无数人也因此死于非命!
我们本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但这些个民族败类们,又哪里有半点对同胞苦难的感同身受呢?
试问,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大行其道,还有天理吗?
华夏文明能够有今天,所依靠的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不管在任何时候,有权有势的、能够过着潇洒惬意的生活的人,终究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必须生活在“劳碌、恐慌和贫困”之中。
设想一下,如果大多数人都因为“劳碌、恐慌和贫困”,都不再结婚生子,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由谁来传承?
指望那些极少数的富人吗?
不要忘记了,富人的孩子也会分层,没有穷人,富人的孩子大多数就会沦为穷人,然后又不配生存于世……
依这个逻辑,不出数十年,华夏文明就应该彻底消失了,这片土地也将会由别的族群的人所占据。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先烈们又何必豁出所有的一切,和侵略者做殊死搏斗呢?
他们那么辛苦,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不就是希望华夏文明能够永存,子孙后代能够永远占据这片土地吗?
可如今却有一些人想要我们民族断子绝孙,彻底葬送数千年来我们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这样的一种行径,对得起他们吗?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否定他们的生命权、生存权和生育权!)
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消灭穷人本身,而是要消灭贫困,改变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让更多的人可以安居乐业,改变他们“劳碌、恐慌和贫困”的现状,让他们可以过着舒心而安乐的日子。
这才是我们全体华夏儿女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那些忽悠他人不生的,不是愚蠢至极就是真的坏透了,那样的一种极其荒谬绝伦的想法,是我们所必须要杜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