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在清朝乾隆时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看到乾隆时期一个又一个残忍而又变态的案件,笔者不得不怀疑乾隆此人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否则根本无法理解他的那种神经质。
以乾隆的那套制造文字狱的标准,白居易是肯定活不下去的,就凭他诗句里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恐怕就得灭几次族了;
杜甫也是活不下去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在讽刺大清没有给“寒士”机会吗?良心大大的坏,灭了。
如果是李白的话,恐怕下场也是如此。
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的一个场景。
某天,乾隆正在读李白的诗《将进酒》 ,起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我们正常人都会觉得诗仙不亏是诗仙,这想象力、这气候,真是无人能及。
可乾隆就不一样了,他会这样想:
君,君主,也就是我,不见,看不见,我看不见什么呢?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夏商都是起源于黄河流域,也是代指中国,天上来,这黄河是地上流的,怎么会是天上来呢?
明白了,这是说黄河是无根之水,暗示我大清来路不正,从东北来的蛮夷,没有根基 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我大清早晚滚蛋,滚蛋还不够,还要离中国远远的。
好个李白啊,没想到你拐着弯骂我大清为蛮夷啊!不仅如此,还希望我们赶紧灭绝,真是居心叵测!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高堂可以是父母,也可以代指祖先,说我祖宗愁的都长白头发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黑发晚上就是白发了。
哦,我明白了,这个李白的意思是说:你这个昏君看不见你的这个朝代是从东北来的蛮夷,得位不正、没有根基,早晚被赶出中国永不再回,你个昏君啥也看不见,把你祖宗愁得头发早上还是黑的下午就变成白发了。
乾隆越想越气,不由得恨得牙痒痒的。
来人!大胆李白竟敢诋毁我大清,给我抓起来凌迟!全家该斩!灭门九族!就算他死了也得挫骨扬灰!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笔者的调侃,真实的情况恐怕会比笔者所说的还要严重。
比如说《字贯》案,有人只是编了部字典,提醒读书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避讳,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

理所当然地,这本书会提到顺治康熙和雍正以及乾隆的名讳,毕竟要举出实例。
这实在是一件再稀松平常的事情,没有哪个正常人会认为有什么问题。
但在乾隆这个变态狂看来,这就是大逆不道,于是将这本书的编者王锡候一家十几口全部诛杀!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因为清廷当时正在编纂《四库全书》,全国一切书籍都在征集之列,任何有可能影响清朝统治的文字都应禁毁。
(乾隆借修《四库全书》灭绝华夏无数典籍)
在这种环境下,《字贯》竟然能刊行两年多之久,据此,乾隆皇帝认为民间的异端思想还是很有市场,因此要从重打击。
乾隆皇帝杀了王锡侯一家,处理了众多官员,也是杀鸡儆猴,敦促其他官员加紧查抄禁书。
所以,《四库全书》完成之日,也是华夏文化湮没之时!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乾隆此人,变态而又残忍,极端自私,极端无耻!
(老年乾隆像,他就是一个心理变态的昏君和暴君)
华夏文明在满清时期尤其是在乾隆一朝,可以说是遭逢了灭顶之灾。

根据《清代文字狱》,从乾隆六年到五十三年,有文字狱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到处都充斥着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迫使知识分子远离现实,躲进故纸堆里讨生活。

此外,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样一点,乾隆时代由大兴文字狱进而发展到全面禁书、焚书;开馆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禁书、焚书的过程,禁毁书籍达几千种。

无怪乎一代宗师孟森要感叹:“明清之间著述,几遭尽毁”,“始皇当日焚书之厄,决不至离奇若此”!

透过历史的真相,以古为鉴,乾隆皇帝如此残暴的一个帝王,难道可以用铺天盖地的“戏说”来加以忽略吗?

某些人对这样的一个暴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真是奇怪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