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1日,袁世凯举行登基大典,复辟当了皇帝,但是仅仅过了83天他就倒台了。

清朝结束后,中国不是民主共和了吗?袁世凯怎么会有机会复辟帝制?袁世凯后来撤销帝制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一般认为啊,清朝之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定失败。

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首先呢,那个时候民主共和真的深入人心了吗?民主或许是,但共和却未必。

民主和共和从来都不是一回事。民主啊是一种权力概念,而共和是一个政治结构,不是共和制的也可以很民主,共和了也不一定就民主。

比如英国实行君主制,但大家都认可他是民主国家。反例则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体是共和制的,但你要是说朝鲜是民主国家,会被人笑话。


清末民初的中国呀,要建立民主国家,实行宪政,也就是有宪政府、权力分立、代议民主、司法独立等主权在民的政治体制,是当时的基本社会共识,大家都认同。

但是是实行君主制还是实行共和制却是有争议的。以孙文为代表的革命党希望建立一个共和国,而以杨度为代表的,包括大多数的地方总督、巡抚的立宪派,却认为君主立宪更适合当时的中国。当然不管是共和制还是君宪制,都是在宪政框架内的民主政治。也就是说都讲主权在民。


很多人说呀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其实啊谈不上窃取。

辛亥革命胜利是立宪派和革命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袁世凯本人也是立宪派的代表,手握北洋军,有声望又有实力。就连部分的革命党人也都认同袁世凯,不让袁世凯当大总统,后面的路就难以走下去,袁世凯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袁世凯呢也是遵守宪政的,1913年初,他依照临时约法举行了全国大选。大选结果是国民党大胜,获得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建立共和国,举行议会选举,实行宪政,标志着从满清废墟中新生的中国,朝着民主政治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接下来的一刻,这步伐就被硬生生的打断了。怎么回事呢?


国民党的创建人宋教仁遇刺身亡了,他遇刺身亡了,怎么就打断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了呢?

宋教仁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他领导由中国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民国第一次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接下来就是由国民党组织第一届内阁政府,这是实现宪政的重大成果呀。

但是在国民党胜选之后不到20天,宋教仁就遇刺身亡了。他的命案呢是另一个众说纷纭的复杂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他遇刺后的事态发展方向更重要。

宋教仁遇刺以后,本来可以通过司法手段解决,该抓谁,该怎么判,由法律来定。国民党还是议会多数党这个事实不会随着宋教仁的死亡而改变。国民党可以继续在宪政框架内进行对国家政治的整顿。

黄兴等多数国民党领导人都是这个主张,因为国家已经进入政治文明了,就应该这么办。但是孙文不顾这些意见,毅然决定退出宪政民主的制度框架,挑起了号称二次革命的国内战争,使国民党从受害的一方变成了犯错的一方,授人以柄。


这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本来中国已经开始尝试在宪政框架内解决问题了,也就是通过议会和法律以讲法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他偏偏要使用暴力手段。

近代文明道路你不走,非要比谁的拳头硬!问题是你的拳头又不够硬,菜,还爱玩。

二次革命仅仅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


可经过二次革命这么一折腾,袁世凯对于合作的态度急转直下了。

他利用国民党动用暴力的口实,先后以参加构乱为由,下令解散国民党,又解散国会。又制定大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可以无限制连选连任,并且下一任大总统需由上一任大总统提名推荐。就这样一步步的消除共和的成分,转向专权。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干脆下令恢复帝制,将政体改为君主立宪。

1916年元旦这天,袁世凯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复辟帝制。

本来共和好好的,怎么又搞成了君主立宪了呢?


我们不能否认袁世凯有野心,枭雄体制嘛,对权力有着执着的追求不奇怪。

但你要说他这一套动作是蓄谋已久,那就属于阴谋论了。

一个枭雄再有野心也得顺势而为,不能逆着大趋势霸王硬上弓,否则很快就会遭致惩罚。东汉末年的袁术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吗?

一个个人怎么可能拗得过历史的进程呢?懂历史的都明白,袁世凯这样一个骨灰级玩家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不可能是蓄谋已久,他是在客观环境的变化中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步的。


当时的中国大乱方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国际上更是群狼环嗣,此时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孙文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却多方掣肘,现在又跳出宪政框架,搞武装革命。共和制不是你们要玩的吗?现在倒好,你们自己掀了桌子,那就是不按套路出牌。那么好,干脆就别玩共和了,我来当皇帝算了,反正一堆人正急着推举我呢。

袁世凯就这么着复辟了帝制。


袁世凯搞的是类似日本的“实君立宪”,但是君权总还是在宪政框架之内。他在称帝时也拟定了规定,包括亲王、郡王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职务,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等等。

在历史的大趋势之下,假以时日啊,也许未必不能形成完善的民主制度。而且当时支持君主立宪的也大有人在,并不是没有政治基础的。

你百度袁世凯词条里面都说了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


但是,毕竟还有另外一大堆人因为利益受损而反对袁世凯当皇帝,比如蔡锷等军阀。而这些军阀的实力是孙文的军队不可比拟的。袁大头拼不过他们,总吃败仗,这又导致他自身内部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强,终于袁世凯在称帝仅仅83天后,就不得不狼狈的撤销了帝制。

但这个并不是共和战胜了君主立宪,而仅仅只是袁世凯因为实力不够而招致的个人失败。


但这又带来一个后果,一个强力人物的陨落,使得正处在历史过度转型期关键时刻的中国,立刻陷入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军阀混战。这期间,即使在1928年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各地各派的势力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国家怎么也形不成一个一致的力量。

这就又让日本觉得有机可乘,从而大举侵华,把中国逼入了近代以来的至暗时刻。


可以这么说呀,宋教仁呕心沥血即将建成的宪政基石,被二次革命和袁世凯复辟帝制毁于一旦。结果就是共和以及君主立宪制都失败了,大家都不按文明的政治制度来玩了,回到了暴力模式,给以后的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混乱。


说这么多呀,绝不是贬损孙文,也不是给袁世凯翻案,也不是马后炮,咱们只是翻开历史的细节,从人性的角度来复盘历史。

大量的历史真相,因为教育导向的要求以及课本篇幅的原因,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的。即使到了大学,也仅仅只是历史专业学生里有兴趣的人,才会去研究这些历史认知中的盲区。


当时的政治体制完全是欧美的复制,不是中国自己传统文化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东西。

它虽然比古老的专制帝制先进,但是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民国初年各种政治思想的碰撞,政体的更迭、社会的动荡,正是这一痛苦的适应过程的体现吧。


推荐阅读:北伐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以前听有人说孙文是历史的罪人,一直不太明白,原来是没了解真正的历史,这才是真正原因,确实如此啊!

再结合北伐战争的本质,一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