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款式形制介绍-常服

  常服,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中穿着的衣物。作为民族服装,汉服与其他民族服装一样,也有盛装、劳动服饰乃至家居服的用途区分,其多样性足以适应现代生活的不同场合。

  女士服装包括:对襟上衣、半臂、褙子、比甲、齐胸/高腰襦裙、腰裙(围裳)与披帛、襌衣、大袖衫

  男士服装包括:短褐、直裰、袍衫、阑衫

  一、女士

  对襟上衣:

  除交领的襦、袄、衫之外,对襟上衣也是汉服上衣中极为常见的款式,它大致产生于民族大融合南北朝~隋唐时期。在裁剪上,对襟上衣与交领上衣的区别仅在于对襟上衣的前襟不再有重叠的部分,衣领在身前相对,在胸前以小带系结。对襟衣服可夹层或单层,其短可仅至腰际(略短于衫),长者可与深衣等长,即为褙子。

  半臂:

  半臂是一种短袖衣物,其袖依布幅宽窄而做,不再另接,袖较宽大,身与衫齐。对襟、交领皆可。一般罩在上衣外穿着。在现代,可各种日常场合穿着。

  褙子:

  褙子产生于唐,流行于宋明,属对襟上衣的一种,下长过膝或至踝。宽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并用金属扣、珠玉扣系结。褙子一般作为外罩穿着,在古代作为妇女的常礼服,现代则建议作为节日盛装。另外,未婚女子一般不穿大袖褙子。

  比甲:

  比甲,是一种无袖的对襟长马甲,一般穿在大袖衫、袄之外,最初在青年妇女中流行,后渐渐演化成女仆的特色服饰。关于比甲,有说它源于唐代的半臂,亦有源于元代的说法。现代建议作为盛装穿着。

  齐胸、高腰襦裙:

  将襦裙术于胸部以上的称齐胸襦裙,术于胸部以下、腰以上的称为高腰襦裙。一般来说,这两种款式的襦裙常与对襟袄/衫搭配穿着,内穿抹胸(高腰襦裙常露出抹胸),并将对襟上衣扎在裙内。由于裙长的加长,使整体穿着效果显得十分修长。作为常服,无论是上衣、下裙,都可以采用较为鲜艳、轻薄的衣料制作,裙长也可以根据场合选择曳地或不曳地,是适合节日、聚会、外出等各种场和的款式。
  另外,在穿着齐胸襦裙时,可以将一条长长的轻薄宽带缠绕在臂间,带子两端和中段另其自然下垂,这条飘逸的长带,称为“帔帛”。
  至明代,在穿着高腰或中腰襦裙时,人们时常在襦裙外再加围一道宽度在腰际至膝上的裙子,称为“腰裙“或“围裳”。

  襌衣:

  襌衣是质地轻薄的深衣,一般作为外套穿着。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是襌衣的代表之作。

  大袖衫:

  大袖衫与褙子相似,同属对襟长罩衫,因其袖格外宽大(袖宽可达四尺)而得名,不开叉,不系带。常服中的大袖衫,可以罗纱为料,质地轻薄,长度亦可曳地,适合作为节日盛装穿着。

  二、男士
  短褐:
  短褐,又称短打、裋褐、竖褐。其款式同“襦”,是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裤的男装。上衣长度一般在臀部和膝盖上下。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穿着,适合所有日常场合。
直裰:(同常礼服之“直裰“。)

  适用于节日、聚会、散步等场合。
  袍衫:

  流行于唐代,属通裁制,衣长及膝。圆领,于领右侧、腋下结扣,腰间系窄带,几乎没有异色的缘边,下裾开衩,称为缺骻。作为常服,与裤搭配,适用于节日、聚会、运动等场合。
  阑衫:

  阑衫本属于袍衫类,但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阑。可以说,阑衫在横阑以上是袍衫。一般认为这道横阑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早期阑衫作为官服出现,领子多用圆领,而后来的阑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明时,阑衫为职官公服。现代建议作为节日服装穿着。

  参考资料: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BY 汉服吧/月曜辛

中华历代服饰》BY 汉服吧/月曜辛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汉民族传统婚礼复兴方案(图文/新版)》BY 汉服吧/月曜辛

《汉服女装基本介绍》BY宋军遗民
相關內容
評論
ddddddd-1-----
ddddddd-2-----
长知识啊!
歡迎評論
您的名字
您的郵箱
您的站點
驗證:   鋼筆的英文單詞

【選擇設置(可以不操作)】
返回首頁     ·   返回[汉服]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