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台湾和香港在经济上的发达的,在文化上却是一片沙漠。
对于这样的话,许多人都是深信不疑!
然而很快就有《金陵春梦》作为一个突破口,涌入大陆,接着便是琼瑶、岑凯伦等人的言情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也铺天盖地而来,占领了我们的业余时间。
就这么匆匆的二十好几年过去了,中国除了二月河弄出几部歌颂小辫子皇帝的小说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可读的东西。
影视界翻来覆去,总还在捣腾金庸的旧作。这不,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要被翻拍了,这已经是第几次翻拍了,相信许多人已然是记不清了。

(《射雕英雄传》又要被翻拍了)

从传媒界的习惯用语、人们的口头禅看,几乎形成了“金庸文化”。
试想想,一个沙漠中的仙人掌,一进入大陆便如入无人之境,打遍大陆无敌手,如此庸俗的武打小说,竟也可以形成一种文化潮流,可见中国的文化的蛮荒现象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仅此而已吗?
万圣节刚过,用不了多久,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耶教的“圣诞节”。那些不知何方之“圣”诞于今日的无知小儿,纷纷呼朋唤友,上“啃得及”呼五喝六去了――反正化的不是他们的钱。
你是耶教中人吗?人家的“圣”诞不诞与你何干哪?
说穿了,还不是心理太空虚嘛,无处消遣,只好又这样“开开心心”的把这一年的最后几天混过去。
行乐及时,只管眼前今天,只问现世今生,真正学到了西方文化的糟粕。
(明明不是耶教中人,偏偏要去过什么圣诞节)
  
如果中国人真的是无节可过,倒也有情可原。中国的节太多了,从新年春节开始,正月十五就是元宵,二月初二称百花生日,三月有清明,四月有立夏,五月有端午,七月七有七巧,有七月半(部分地区还以此为祭祖大节),八月有中秋,九月有重阳,十一月有冬至。
这些还不包括元旦、五一、国庆节以及其他各行各业各门各类的节日。
既然如此,那么多的节日不好好过,却要过什么圣诞节、复活节、愚人节……这类与我们毫不相干的节日,是革新还是媚外?
而即便是新年(官方称之为“春节”)、清明祭扫节、端午龙舟节、八月中秋节虽然放假了,但不过就是流于形式,民间对此根本毫无反应。
中国文化传统的消失,又能够怪谁呢!
除了新年,哪个节日有像圣诞节那样隆重呢?
与此同时,日本的一些所谓节日倒是堂而皇之地走了进来,所谓“夏日祭”简直就是莫名其妙,许多人却乐此不疲。
  
中国成为文化沙漠的还表现在人们的装饰了。
中国人一向是崇尚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之美。
可现在你到街上看看,不论男女老幼,甚至都是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了,还要装“黄毛丫头”;年轻人更不必说了,把一头乌黑闪亮之青丝,弄黄弄曲弄乱弄得枯焦。古称“头路不清”者,即精神有病耳!
而今之现象,正好应验了古语。
悲夫!当整个社会精神有病时,作为一个清醒的人,其愤懑哀怨只有屈原能理解。外表装饰上的“洋化”,精神内涵上的“土化”,便构成了当今的一对“时尚剪刀差”。
雍容大度的君子闺秀,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已经不复可见,满眼都是粗鲁鄙俗的言行举止!
精神文化,荡然无存。精神文化的沙漠化,其源出于理想的迷失,信仰的真空。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早就不稀奇了)
  
再到网上看看吧!
那一群在承继五四余绪,大反“传统文化”的写手,却从未读完过一部孔孟老庄的著作。
这能怪他们吗?
八十余年反传统思潮,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白痴。网上那些不出三贴,即撇开主题,转而讨论对方家人,一面高喊“誓死捍卫你的发言权”,一面高声问候对方家的女性,岂不是文化白痴的最好写照!
说他胸无点墨吧,却还认几个字;说他是个读书人吧,却全无“读书人”的涵养。
而某名牌大学的一位熊教授,竟能把《道德经》解读到比周星驰还要搞笑的程度,真不是“匪夷所思”能够形容的。
文化堕落,一至于斯,倘若胡适陈独秀鲁迅泉下有知,亦必悔散骷髅架矣!
民族的核心是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个失去了文化的民族,离大去之期,亦不远矣!
每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你用什么来建设中国的新文化?
你将使用哪些精神资源来建设中国的新文化?切莫抓着传统文化的不合理部分死缠烂打矣!
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充分利用中西各种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建设中国文化的绿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失去灵魂的民族,注定只会是昙花一现,成不了气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如今我们却沦为“文化沙漠”,可悲可叹!)
既然其在古代是了不起的民族,创造了了不起的文明,但那些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我们可千万不能躺倒在古人的功劳簿上秀什么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