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金庸小说,就会知道此人极端蔑视汉族,吹捧异族统治者。
虽然他的这些思想看起来十分的隐蔽,但明眼人还是很清楚地看出来的。
比如说在《天龙八部》之中,耶律洪基被萧峰擒下,却慷慨激昂,先送十倍财帛,继而与之结拜,后封其为南院大王。
怎么看都似乎是一副气度非凡,慧眼识人的英主。
而事实上呢?
耶律洪基为人昏聩,乱定十香词案,逼死皇后,已失夫妻之伦。重用耶律乙辛,以致太子被杀,又去父子之伦。迷信佛教,广印佛经而灾梨祸枣,频建塔寺而劳民伤财,更有“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的奇葩行为。
可以这么说,耶律洪基虽然不是辽朝的亡国之君,但辽朝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
如此一个昏聩不堪、忠奸不辨、奢靡无度的无道之君,竟然被金庸吹捧的如此英明神武。
再来说说女直完颜部,义助萧峰,显得如此淳朴热肠,其首领阿骨打更是关键时刻拔刀相助,显得如此好人。
而实际上,此人残暴虐戾,征伐无度,杀人如麻。其部族后人更是攻破东京,断中华之最鼎盛时期,凌辱宗室,烧尸熬油,恶行累累,罄竹难书。
如此低劣的民族,又被查良镛吹捧上了天!
或许有人会说金庸的《书剑恩仇录》还是很反感清朝的,书里的主角也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如果你这么看,那也就真的上当金庸的大当了!
金庸写《书》的时候,整个香港的民族主义还是比较浓厚的,抢他一步成名的梁羽生已经通过反清复明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金庸一方面不能和主流民意悖着来,于是他也写反清复明;另一方面,他十分隐蔽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了出来。
在《书》中,乾隆其实是一个汉人,他再怎么自私、残暴也是一名汉人;而主角团则显得那么弱智无能,竟然想出让乾隆从内部瓦解满清这样的一种极不靠谱的想法,主角陈家洛还将自己心爱的女子给搭了进去,真是滑稽可笑!
(《书剑恩仇录》剧照)
从《书》开始,金庸算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也就慢慢地在书中兜售自己的那种畸形的价值观了。
在《碧血剑》中,金庸吹捧皇太极,说他之所以想要入关,是因为看到明朝百姓太苦,因此想要入关解救苍生。
然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皇太极闯入关内,在济南大肆屠城,城内积尸达13万之多!
在《鹿鼎记》中,那更是图穷匕首现,借韦小宝这个扬州人之口“原谅”了满清,还和满清皇帝成了好朋友,封了公爵、做了大官。
或许有人会说笔者只是牵强附会,故意攻击他。
其实不然,金庸早就在自己所著的《袁崇焕评传》中将自己的真实想法给披露了出来,他是这样说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明朝当然应该亡,对于中国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正也因为他抱着这样的想法,所以在《鹿鼎记》中,那些矢志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才显得那么的可笑。
真实的历史中,清初康熙年间,清廷的几大暴政“圈地法”、“投充法”、“逃人法”、“剃发易服”、“沿海迁界”依然还在进行着,无数人惨死于清军的屠刀之下。
清军在四川将天府之国杀得千里无人烟,不得不搞“湖广填四川”,此外清廷搞的“沿海迁界”屠杀了数百上千万的民众。
这些暴政,在《鹿鼎记》中全然不见,只剩下了极其肉麻的“鸟生鱼汤”(尧舜禹汤)的吹捧。
毁我华夏之典章,去我中华之衣冠,以窃国之尊矫辞粉饰,摧残士人风骨,其罪大恶极,盖上下五千年无出其右者。
满清的罪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明朝即便再不好,也没有这样对自己百姓!
谁腐朽、谁黑暗,哪个统治者最残暴,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金庸嘲讽那些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认为他们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此想法当真是龌龊到了极点!
清朝的残暴统治,使得中国人口锐减了起码七成,国人沦为最为悲惨的奴隶,这才是国人起来反抗的根本原因!
金庸的这些反动、龌龊的想法,几乎贯穿了他的所有的小说,任由他的小说的传播,可以说是危害不浅!
(金庸小说至今仍十分畅销,真是危害不浅)
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对《天龙八部》、《鹿鼎记》等这样的小说沉迷不已,这是我们所绝对不应该容忍的!
必须要彻底深入地批判金庸的畸形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将他的反动面目完全揭穿,绝不能任由他的思想再毒害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