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关于《红楼梦》的讨论,从此不再是某些专家的特权。
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了《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清悼明”的作品,这样的一种观点也是越来越深入人心,官方红学的那一套东西,也越来越不受待见。
那么,这么一部反清悼明的作品,为何能躲过层层封锁,流到到今天呢?
细究下来,《红楼梦》存在着两个“悖论”,正是因为这两个悖论,让《红楼梦》得以幸存,让《红楼梦》和作者以及传播者躲过了满清文祸。
第一个“悖论”,笔者称之为“算命效应”,那就是:天机无人敢泄露,真相没人敢说破。
越是读懂的人,越是不敢说破真相。
《红楼梦》写于清初“文祸”横行的时期,如果直述其事必然会招来横祸,书毁人亡。
即便你隐晦地影射,也是不行的。
比如说清初著名文人丁耀亢写的《续金瓶梅》,就写金兵在扬州屠城影射满清制造的“扬州十日”,结果该书被禁,而他本人也遭遇牢狱之灾,经亲朋好友多方营救,这才逃脱一死。
(清初著名文学家丁耀亢像。他的《续金瓶梅》借写金兵在扬州屠城影射清廷制造的“扬州十日”,因此被下狱)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所以作者采用“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手法。
如此一来,便出现了“算命效应”:
我们无法从算命先生口中得到真话,即使有先生能够看破天机,也不会说出真话,因为泄露天机必遭天谴!
而那些看不破的人,自然更说不出什么真相了,只能装模作样在那里故弄玄虚,比如说如今一些装神弄鬼的所谓红学家们。
每位读者都相当于一位算命先生。
这其中确实有水平高的人,能够看懂作者背后的玄机,但他不会将玄机说出来。
而大多数人则参不秀背后的玄机,自然也说不出其中的真相。
于是便出现了“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的情况:
看懂的人被吓得魂飞魄散,缄口不言;看不懂的却乐在其中,评头论足。
比如说,在乾隆年间有位叫做那彦成的旗人,他是乾隆五十四的进士,本身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他在自己所著的《北东园笔录》中这样说道:
《红楼梦》一书为邪说议行之尤,无非糟蹋旗人,实堪痛恨,我拟奏请通行禁绝,又恐立言不能得体,是以隐忍未行。
(《北东园笔录》书影)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应当是读懂《红楼梦》了,知道这是一部“反清悼明”的书,书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清廷的痛恨和对故国(明朝)的怀念,让他很不舒服。
但他却不敢向皇帝奏报真相,他不能向皇帝说,《红楼梦》骂你是骚达子,野驴子,更不敢骂“姓金的,你是一个什么东西”。
(第八回中茗烟骂金荣的话,清的前身是“金”(史称后金),爱新觉罗在满语也是“金”的意思。)
如果皇帝说,我看不出来,是你多心了,你小子想指桑骂槐?
如果是那种玻璃心的皇帝,说不定还会给他扣上一个“怀有不臣之心,编造异端邪说,借机冒犯天威,其心实该当诛……”诸如此类的罪名。
这种结局恐怕就很难说了,而实际上乾隆正是这样的一个帝王。
(伪帝乾隆像,在位期间,他制造无数起文字狱,即便是旗人也是噤若寒蝉)
所以,他才会说“恐立言不能得体,是以隐忍未行”。
正是因为这种“算命效应”,《红楼梦》才得以保全前80回,并流传后世。

第二相效应,笔者称之为“杀手效应”,那就是,杀手不会让你找到线索。
《红楼梦》的作者只可猜度而不可考证,你只能怀疑作者是谁,但却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
创作《红楼梦》的这些人其实就是在赌,赌满清刚入关,这群野蛮人根本看不懂《红楼梦》。
而汉人中虽然有人能看懂,但却不会或者不敢说破。
甚至于为了防止事情败露,祸及自身,作者彻底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是谁。
因为一旦暴露自己的身份,不需要多说,又会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屠杀!
但凡留下半点线索,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所以,作者为了自己的安全,必定会清除所有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线索,我们根本无法考证。
官方红学说北京西山有个叫曹雪芹的,有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
(红学家们说乾隆时期北京西山有个曹雪芹,但这个曹雪芹绝对不可能会是《红楼梦》的作者!)
但这世上叫曹雪芹的人又何止万千呢?
真正的杀手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你见过哪个杀手到底炫耀自己的身份呢?
所以,越是考证出来的作者,越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
如果问笔者《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笔者只会说是明末遗民。
具体是哪一位,这是作者不希望读者追问的,我们又何必自作聪明呢?
我们只需要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反清悼明的著作,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矢志复仇的坚强信念,这就足够了。
延伸阅读:
《红楼梦》后面的文本已经找到,完全颠覆了主流红学,其实这是一部“反清悼明”的作品
《红楼梦》不是什么“曹寅家事”和“明珠家事”,而是大明国事、天下之事,以家喻国的“家亡血史”
《红楼梦》已经完成,后面的文本早已流传于世,可惜抢了红学家们的饭碗而被他们抵制
这才是《红楼梦》的真正后续故事和结局!这个本子就是真本,因为与批语、伏笔和主旨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