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赏析:李云飞:“清真泛化”的背后】五一评论: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之后,政府有关部门在伊斯兰教工作领域,提出“遏制宗教极端,治理清真泛化”。这是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李云飞阿訇指责政府有关部门的新举措,是“政治挂帅”,不符合“依法治国”。他给支持“治理清真泛化”的习五一及其支持者,戴上“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大帽子。他公开反对新疆地区反恐去极端的政策,将宁夏治理清真泛化的工作,定性为“倾向意识形态斗争”。李云飞阿訇竟然异想天开提出,中央政府应及时对当前民族宗教中出现的问题“拨乱反正”。真是井底之蛙,不识时务!

  文摘:在汉语世界,“清真”一词在使用了至少五百年后,如今却成为问题。去年中国的清真食品立法被搁置,今年相关部门则开始整顿“清真泛化”。所谓“清真泛化”,据官方的解释,就是把“清真”概念扩大到畜禽肉类范围以外。“清真”是伊斯兰教中一个中国本土化的词汇,在汉语的使用中,历史上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不仅包括“HALALI”,还涵盖“伊斯兰”、“穆斯林”和“回族”,如清真寺、清真教、清真言、清真先贤古墓,这些都超越了畜禽肉类的范围。

  文摘: 就“清真”这一概念在民族宗教上所具有的复杂性而言,政府部门根本不可能处理好这一问题。“清真泛化”的提法及其处理方式,也与本届政府所提出的依法治国不符。即使当前“清真”的使用真的出现了所谓“扩大化”的问题,但只要这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未对国家安全构成直接而紧迫的威胁,政府部门就无权干预。

  文摘: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习五一及其支持者们,将政府整顿“清真泛化”视为他们反穆斯林的一次胜利。他们对穆斯林的攻击性言论,正在引发回汉和维汉之间的仇恨,但未见官方采取任何措施。相反,某些部门及省份极力迎合这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反穆斯林倾向,或是在利用这种倾向,整治穆斯林聚居区的所谓“伊斯兰化”、“阿拉伯化”问题。如临夏数月来在民族宗教上出现的左倾现象,将文革后宗教政策恢复以来的大好局面,搞得乌烟瘴气。

  文摘:一个回族自治州,不体现回族文化和其宗教,难道要体现汉族文化和其宗教吗?这是文化专制主义,就是认为只有自己“天然”地代表着“先进文化”,其他文化都是愚昧落后应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必须用自己的文化来改造它们。

  文摘: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曾打“清真”牌来发展经济,在阿拉伯世界招商引资,民族和睦,经济繁荣,其成就有目共睹。但如今却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倾向意识形态斗争了。自治区政府负责人表示,“要提高警惕防止清真标识泛化”。

  文摘:所谓“清真泛化”观念,深受新疆宗教政策的影响。在新疆《识别宗教极端活动(75种具体表现)基础知识》读本中,将故意扩大“清真”范畴定性为“宗教极端主义”。2014年7月18日,新疆日报社登载题为《把“清真”泛化是别有用心》的文章,认为这是“以清真和不清真来制造隔阂,就是想把信教群众当作他们实现分裂国家罪恶目的的工具,最终把信教群众引入到灾难的深渊中。”

  文摘:将新疆问题归咎于“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错误做法,然而这不但未得到纠正,反而被某些官员和学者从新疆引向内地。前国家宗教局局长叶某在《环球时报》撰文称,要警惕宗教“泛化”后面的“极端化”,清真泛化“明显是要将伊斯兰泛化”,而“伊斯兰泛化的后面,往往是搞极端化”,并指责穆斯林向自己的孩子传授宗教知识,以及穆斯林聚居区出现的阿拉伯文标示牌现象。

  文摘:如叶所言,政府整顿“清真泛化”的用意并非是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而是防范“伊斯兰化”或“阿拉伯化”,因为在他们看来伊斯兰教就等同于恐怖主义。正是这类言论,鼓舞了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起来反穆斯林,加剧了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或者这些官员本身就是大汉族主义者。

  文摘:这些人披着“马列主义理论”的外衣来反穆斯林,虽表现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最忠诚的拥护者形象,实则他们是政治|骗子,是投机主义分子。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自己集团的利益,宁左勿右,铁腕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不惜葬送国家未来。茅于轼先生有句话说得好:“社会由大多数利己不损人的小人组成,虽不理想却定是可以生存的。而小人都变成君子,每件事都是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将是可怕的社会。”为国家未来着想,中央政府应及时对当前民族宗教中出现的问题“拨乱反正”。